经济学!简单的,100分!

2024-05-05 05:54

1. 经济学!简单的,100分!

  1,联储提高利息,一般是用来抑制经济过热的。
  产生的后果是信贷紧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
  这一阶段不只是房子,很多商品都会处于观望期:等待物价下降

  2,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在2007年为33倍。

  3,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美国次贷危机则源于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在很长时期内实施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在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上涨了1.24倍。[1] 在低利率与房价持续上涨背景下,由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缺位,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及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发展。不过,上述繁荣建立在假定美国房地产价格将会持续上涨的脆弱基础上。   当美联储在通货膨胀压力下从2004年6月起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后,房地产价格从2006年6月起开始下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繁荣的基础不复存在。2007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对冲基金停止赎回,引发投资者撤资行为,从而触发了流动性危机。这被视为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2008年2月,英国北岩银行被英国政府国有化,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被国有化的金融机构,也标志着次贷危机已经传递至欧洲。2008年3月,贝尔斯登申请破产倒闭,在美联储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政府对贝尔斯登的救援标志着次贷危机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强化了投资者对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预期。   2008年9月是美国次贷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转折点。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与房利美,这意味着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系统性危机。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政府没有实施救援。美国政府听任雷曼兄弟破产倒闭的做法打破了金融市场关于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预期,直接造成美国短期货币市场崩盘。由于短期货币市场是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最重要的融资来源,雷曼兄弟的破产使得美国投资银行的覆灭变得不可逆转。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一周内,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宣布被美洲银行收购,美国前两大投资银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上煊赫一时的五大投行集体消失。此外,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出现严重亏损,最终被美联储注资850亿美元并实施国有化,这标志着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场开始崩溃。在2008年9月,危机也由美国金融市场全面蔓延至欧洲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危机正式由国别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市场危机。
  金融市场的危机也通过财富效应、信贷紧缩、切断企业融资来源等渠道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从2008年第2季度起,欧元区与日本经济进入负增长;从2008年第3季度起,美国经济进入负增长。三大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下半年集体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明显减速。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实现1.3%的负增长,这是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的首度萎缩。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萎缩3.8%,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仅为1.6%。[2]   在2009年2-3月,有四种危机重叠发生:一是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为代表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爆出巨额资产减记(不过09年第1季度财报显示相关银行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二是美国对冲基金行业从2008年10月起遭遇大规模的投资者撤资行为;三是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仍在不断下滑;四是中东欧国家很可能爆发因为外资抽逃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因此,2009年春季也被称为“金融海啸第二波”,以对应雷曼兄弟破产所引发的金融市场系统性危机。不过,由于投资者预期已经显著调低,目前已经很难有打破投资者预期的意外事件发生,金融市场重现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仍处于深化与扩展的过程中。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事实上,我们很难清晰划分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原因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往往交叠在一起。例如,房价下跌从2006年6月起延续至今(美国房价指数迄今为止已经下跌了30%[3]),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从2007年8月起延续至今,股市下跌从2007年10月起延续至今,实体经济衰退从2008年第3季度起延续至今。因此,我们只能用标志性事件(例如金融机构破产)的发生来大致描述金融危机的演进。
  二、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后果
  要判断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就离不开对美国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与评价。下面我们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个层面来分析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后果。   表1总结了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出台的财政救市方案,主要包括1680亿美元的减税、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纾困方案、奥巴马政府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最近出台的公私合营的坏账银行等。简单计算,美国政府财政救市方案的金额已经高达1.66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上述方案既包括帮助金融机构纾困的具体措施(包括注资、剥离问题资产、为金融机构负债提供担保等),也包括提振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包括减税和增加社会公共支出等)。现在要全面评价财政救市方案的效力为时尚早,但相关政策的出台至少缓解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美国政府巨额财政刺激方案的直接后果,是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飙升,以及为财政融资的压力上升。2002年至2007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平均为4270亿美元。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的12%。发行国债是美国政府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图1所示,自1990年以来,美国历年的国债净发行额与财政赤字水平大体相符,这表明美国政府主要用增发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自1996年以来,每年国债净发行额均高于财政赤字水平。[4] 2002年至2007年,美国国债净发行额一直稳定在5000亿美元左右,2008年则飙升至1.47万亿美元。市场预计,要为巨额财政赤字募集足够资金,2009年美国国债净发行额将至少达到2万亿美元。   2008年年底美国国债市场未清偿余额约为10.7万亿美元。如果2009年新增2万亿美元的国债发行,相当于市场上新增20%的供给。如果对美国国债需求的增长跟不上国债供给的增长,美国政府必须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而这会压低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将遭受严重损失。[5] 然而现实情况是,截止2009年4月中旬,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总体而言仍处于不断下降趋势: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3%,而3个月国债收益率低于0.20%。美国国债市场的火爆行情,主要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国际资本在危机时期的“流向安全港”(Fly to Safety)效应有关。一旦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结束并重新配置风险资产,大量的资金将从美国国债市场撤出,这可能显著推高国债市场收益率并压低国债市场价值。   表2归纳了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的应对方案。美联储的救市方案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降息,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一年半时间内,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二是通过各种信贷创新机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包括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期限拍卖贷款(TAF)、针对交易商(投资银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贷款(PDCF)、针对商业票据发行者的商业票据贷款(CPFF),以及针对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者的期限资产支持证券贷款(TALF);三是所谓的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美联储通过直接购买证券的方式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相关证券包括国债、机构债与MBS。 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目前无论是反映短期货币市场融资成本的TED息差,还是美国居民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与危机爆发初期相比都显著下降。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也造成了两个明显后果:后果之一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断上升。如图2所示,从2008年9月初到2009年4月中旬,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由9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2.2万亿美元左右。总资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通过各种创新机制提供的流动性贷款显著增加,自2008年3月推出PDCF机制以来,美联储流动性贷款由零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1.2万亿美元。自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政策以来,美联储直接持有的证券数量也有所上升;后果之二是美国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大幅飙升。由于美联储的资本金没有发生变动,因此资产负债表总体规模的上升实际上意味着美联储负债的上升。如图3所示,在美联储各项主要负债中,流通中现金的规模大致稳定在9000亿美元左右,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则由2008年9月初的200亿美元左右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接近9000亿美元。   尽管美联储对金融机构流动性贷款的增加目前主要体现为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增加,但这主要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尚未结束、风险偏好很低,因此存在惜贷现象有关。一旦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结束并重新开始放贷,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在短期内显著上升,从而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一旦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开始反弹后,美联储不能及时抽回流动性,那么美国很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事实上,尽管美联储账面上有大量证券,但其中国债数量有限,故而通过出售国债能够收回的流动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创新信贷机制积累的其他种类债券很可能短期内无人问津,这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抽回流动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内美国爆发通胀与美元贬值的可能性较大。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
  要准确预测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财政部新近出台的公私合营坏账银行方案能否吸引到大量私人投资者的参与,从而为坏账银行的运营提供足够资金?美国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何时结束?美国金融市场何时开始反弹?美国国债市场的火爆行情何时结束,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是否会持续追捧美国国债?美元汇率是否以及何时会反转?一旦市场反弹,美联储能否及时抽回流动性,从而避免恶性通胀的爆发?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何时止跌反弹?
  尽管我们尚不能对以上问题作出满意回答,但我们相信,危机演进的某些中长期方向是比较确定的。以下我们将就全球金融市场、全球实体经济增长与全球通货膨胀状况等方面作出预测。   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尚未见底。尽管2009年第1季度美洲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高盛等金融机构的盈利状况超出市场预期,但这些金融机构在2009年的业绩可能有所反复。金融机构将会继续披露坏账,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仍会继续,金融机构也会继续寻求政府或私人部门的股权投资。如果大型商业银行情况恶化,不排除美国政府进一步实施国有化的可能性。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撤资行为并未显著减弱,如果短期货币市场仍不能恢复正常运转,则2009年春季可能出现对冲基金大面积解散清算的现象。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前景的恶化,美国公司债市场可能爆发新的危机。欧洲金融机构对问题资产的披露远没有美国同行充分,这意味着欧洲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6] 一旦中东欧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在中东欧国家拥有大量信贷头寸的西欧商业银行将出现更多坏账。然而,尽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场很难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系统性危机,这是因为投资者的预期已经显著下调,很难发生打破投资者预期从而引发恐慌性抛售的恶性事件。我们预计,美国金融市场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触底,逐步恢复正常的投融资功能。   实体经济的恢复则要缓慢的多。从目前世界各国出台的救市方案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很可能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进一步恶化。美国居民并没有显著压缩消费,而中国居民并没有显著扩大消费,这意味着美国当前经常账户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7] 一旦实体经济反弹、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也是如此。从短期来看,美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在2010年上半年恢复正增长。但要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需要5年左右时间。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反弹将会晚于美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进口需求是否重新强劲。受4万亿人民币投资方案(重点在于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与银行信贷飙升刺激,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强劲反弹。但由于居民消费持续疲弱、刺激投资可能进一步形成过剩产能、信贷飙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续疲软,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中期内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如果全球范围内刺激政策运用不当,各国政府缺乏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魄力以及协调各国宏观政策的远见,整个世界经济都可能呈现出W型走势,即短期内显著复苏,中期内不容乐观。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当然,如果世界经济重返通胀,其根源可能不在于全球需求的强劲复苏,而在于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如前所述,我们很难说服自己,“直升飞机上的伯南克”能够在市场反弹之际迅速抽回流动性,因此当前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很可能埋下未来通货膨胀的种子。一旦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结束、机构投资者重新开始配置风险资产、银行重新开始放贷,这意味着货币乘数短期内可能迅速上升。在基础货币没有相应削减的情况下,这将加剧经济体中的通胀压力。随着大量资金流出美国国债市场并重新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从而推动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伴随着总需求的持续不振,我们就不能排除世界经济陷入滞涨的可能性。

经济学!简单的,100分!

2. 美国现在总共拿出多少钱救市了?

美国国会两党过去一周多来就布什政府提交的救市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进行紧张辩论和磋商,于28日就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的细节达成一致。这份方案有下列要点:  1、7000亿美元将分阶段由国会授权使用。首次授权的2500亿美元在方案得到国会批准付诸实施时即可使用,另外1000亿美元可以在总统认为必要的时候使用,其余的3500亿美元则必须经国会审批后才能使用。  2、符合条件的资产包括在2008年3月14日或这个日期之前发放或发行的住宅或商业抵押贷款及其相关金融工具,其他金融工具可在通报国会并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协商的前提下被包括进来。  3、财政部拥有自行决定购买资产方式的权力。  4、外国中央银行或者外国政府所有的机构不能参与此方案。  5、政府将持有获得政府救援金融公司的部分股份,以便纳税人能够在这些公司重新站稳脚跟之后分享它们的利润。政府所购买不良资产少于1亿美元的公司除外。  6、如果获得政府救援的金融公司最终倒闭,政府将是利益受到最大保护的投资者之一。  7、国会创建一个拥有监督权的小组,财政部部长将定期向国会议员报告方案的进展情况。  8、在财政部持有某家公司股份的情况下,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水和福利水平将受到限制。  9、在政府购买某家公司超过3亿美元不良资产之后,受雇担任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者不符合获得“黄金降落伞”(在失去这份工作后获得经济上的丰厚保障)的条件。  10、允许美联储从10月1日开始支付银行储备金利息,为缓解信贷紧缩提供又一个手段。  11、要求就“按市场计价法会计标准” 的影响进行研究。  12、联邦政府可以停止根据这份方案购买的住房贷款的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程序。  13、除这份方案以外,财政部将考虑实行替代的保险计划,即为公司问题贷款提供保险,并获得公司股份。  14、如果这份方案实施5年后政府仍然亏损,财政部将拟订计划,对获得政府救援的公司征税,以补偿纳税人的损失。

3. 聊一下。。美国现在已采取救市方案,这会怎样刺激世界经济,会给中国带来怎样影响,比如股市。。

影响不大,因为在美国这消息都是无法扭转经济颓势的政策.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中国股市的不理性再次上演,投资者也不在意所谓的利好是否真的具有支撑大盘的左右,近期从机构到媒体再到股评一边倒的喷多,感觉以前的大小非、中国经济经历的全球性危机似乎根本没存在过一样,对投资者来说也再也不是威胁了,只要未来继续出“所谓”的利好那投资者就会疯狂的介入搏杀,而利好的真实性和水分投资者根本不需要去验证真假,只要出就是利好,汇金公司增持200万股就成了重大利好(散户比它买得多多了),中国石油公司22日增持6000万股的消息就没人去关心该消息的全部真实性(当天大单买入一共才4100万股,加散户买入的所有买入也才5100万股,这6000万股怎么买的?)增持现在还只是个象征性的动作而且里面充满的虚假数据,只不过已经被大盘涨得没股可买这种心态左右的散户会去关心这些数据中存在的猫腻吗?美国降税在中国也成了重大利好(美国股市因为该消息而连续下挫),成了炒作理由难到投资者没想到美国之前承诺的7000亿救市资金降税后从哪里来本来还可以通过提高税来抽取(现在是降税)。而美国最新的国会表决结果是该7000亿救市提案虽然最终通过但是失常却给了该救市措施最直接的答案,美国股市冲高回落高达100多点.这其实反应了该7000亿救市资金在风暴面前杯水车薪(最多只算短线利好).如果无法在现在将风暴刹住车,像雷曼这类超大型巨头破产可能也只是开始而已(美国已经暗示一家国际性保险巨头正准备申请破产,已经把这7000亿基本上抵消了).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并不像中国政府安慰中国民众的豪无影响,后续负面影响必将陆续显现出来,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而既然这次危机才开始破产公司的步伐就不会到这里停止后面可以预期还会有很多美国的经济巨头纷纷倒下美国哪里来这么多钱救市??所以中国政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然对中国股市的考验也才开始希望中国股市能够顶住大小非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吧.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TopView数据显示,与游资的坚决做多形成鲜明对比,上周五大盘涨停当天基金买入36.832亿元,卖出70.692亿元,净抛出资金33.861亿元,而净买入最多的一类投资者为散户;周一,机构一天净流出资金随着大盘放巨量的同时放出天量,占主动抛盘的绝大部分。而QFII所在席位营业部竟全部为净卖出!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现在只能够用疯狂这两个字来形容了。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市场谣传节后将推出融资融券及T+0)(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该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如果节后无法兑现那等待中小投资者只有风险)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汇金公司持有工、中、建行股票所以该公司这次在二级市场象征性买入股票有托股价的嫌疑,因为该公司的限售股以工商银行为例如果现在不托股价等到2009年10.27日限售股《中国银行09年7月15日解禁》上市的时候可能还会被腰斩的可能,那该公司的利润可能继续大幅度缩水到成本价附近那该公司的战略投资就可以算是失败了以3块为例该公司如果不托股价,任由股价跌到2元那现在的3540亿市值可能缩水为2360亿,而这和该公司在股价最高时的10000亿比已经损失到无法接受的程度所以托股价是为了在解禁期到期后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抛售,可能而不是大多数人考虑的看好后市长期投资,这也是被市场逼的,而且股价也不会回到大多数人被套的位置,因为该公司就是为了套利而存在的“超级大非”老百姓的钱继续被吸进去填补央行对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天文数字注资损失,而动用国家外汇储备用于国有企业因制度和机制的原因产生的亏损也遭到部分学者专家的质疑。)<该消息短线是利好但是如果解禁期到后,该公司不承诺不抛售股票并长期持有,那该消息在未来可能成为重大利空,因为该公司可能给股市带来近8000亿左右的抛压盘,股市能够承受得起吗?大小非问题不解决破1800只是时间问题同样也不会是最低点. 而2270是这次反弹的第一压力位(已经突破),2500是第二压力位,如果在该点位大盘就突破不了开始扭头向下了。见好就收吧。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聊一下。。美国现在已采取救市方案,这会怎样刺激世界经济,会给中国带来怎样影响,比如股市。。

4. 次贷危机至今,美国政府的救市策略及评价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美国次贷危机则源于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在很长时期内实施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在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上涨了1.24倍。[1] 在低利率与房价持续上涨背景下,由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缺位,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及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发展。不过,上述繁荣建立在假定美国房地产价格将会持续上涨的脆弱基础上。
  当美联储在通货膨胀压力下从2004年6月起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后,房地产价格从2006年6月起开始下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繁荣的基础不复存在。2007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对冲基金停止赎回,引发投资者撤资行为,从而触发了流动性危机。这被视为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2008年2月,英国北岩银行被英国政府国有化,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被国有化的金融机构,也标志着次贷危机已经传递至欧洲。2008年3月,贝尔斯登申请破产倒闭,在美联储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政府对贝尔斯登的救援标志着次贷危机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强化了投资者对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预期。
  2008年9月是美国次贷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转折点。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与房利美,这意味着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系统性危机。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政府没有实施救援。美国政府听任雷曼兄弟破产倒闭的做法打破了金融市场关于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预期,直接造成美国短期货币市场崩盘。由于短期货币市场是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最重要的融资来源,雷曼兄弟的破产使得美国投资银行的覆灭变得不可逆转。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一周内,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宣布被美洲银行收购,美国前两大投资银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上煊赫一时的五大投行集体消失。此外,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出现严重亏损,最终被美联储注资850亿美元并实施国有化,这标志着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场开始崩溃。在2008年9月,危机也由美国金融市场全面蔓延至欧洲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危机正式由国别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市场危机。
  金融市场的危机也通过财富效应、信贷紧缩、切断企业融资来源等渠道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从2008年第2季度起,欧元区与日本经济进入负增长;从2008年第3季度起,美国经济进入负增长。三大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下半年集体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明显减速。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实现1.3%的负增长,这是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的首度萎缩。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萎缩3.8%,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仅为1.6%。[2]
  在2009年2-3月,有四种危机重叠发生:一是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为代表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爆出巨额资产减记(不过09年第1季度财报显示相关银行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二是美国对冲基金行业从2008年10月起遭遇大规模的投资者撤资行为;三是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仍在不断下滑;四是中东欧国家很可能爆发因为外资抽逃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因此,2009年春季也被称为“金融海啸第二波”,以对应雷曼兄弟破产所引发的金融市场系统性危机。不过,由于投资者预期已经显著调低,目前已经很难有打破投资者预期的意外事件发生,金融市场重现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仍处于深化与扩展的过程中。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事实上,我们很难清晰划分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原因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往往交叠在一起。例如,房价下跌从2006年6月起延续至今(美国房价指数迄今为止已经下跌了30%[3]),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从2007年8月起延续至今,股市下跌从2007年10月起延续至今,实体经济衰退从2008年第3季度起延续至今。因此,我们只能用标志性事件(例如金融机构破产)的发生来大致描述金融危机的演进。
  二、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后果
  要判断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就离不开对美国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与评价。下面我们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个层面来分析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后果。
  表1总结了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出台的财政救市方案,主要包括1680亿美元的减税、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纾困方案、奥巴马政府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最近出台的公私合营的坏账银行等。简单计算,美国政府财政救市方案的金额已经高达1.66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上述方案既包括帮助金融机构纾困的具体措施(包括注资、剥离问题资产、为金融机构负债提供担保等),也包括提振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包括减税和增加社会公共支出等)。现在要全面评价财政救市方案的效力为时尚早,但相关政策的出台至少缓解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美国政府巨额财政刺激方案的直接后果,是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飙升,以及为财政融资的压力上升。2002年至2007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平均为4270亿美元。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的12%。发行国债是美国政府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图1所示,自1990年以来,美国历年的国债净发行额与财政赤字水平大体相符,这表明美国政府主要用增发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自1996年以来,每年国债净发行额均高于财政赤字水平。[4] 2002年至2007年,美国国债净发行额一直稳定在5000亿美元左右,2008年则飙升至1.47万亿美元。市场预计,要为巨额财政赤字募集足够资金,2009年美国国债净发行额将至少达到2万亿美元。
  2008年年底美国国债市场未清偿余额约为10.7万亿美元。如果2009年新增2万亿美元的国债发行,相当于市场上新增20%的供给。如果对美国国债需求的增长跟不上国债供给的增长,美国政府必须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而这会压低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将遭受严重损失。[5] 然而现实情况是,截止2009年4月中旬,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总体而言仍处于不断下降趋势: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3%,而3个月国债收益率低于0.20%。美国国债市场的火爆行情,主要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国际资本在危机时期的“流向安全港”(Fly to Safety)效应有关。一旦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结束并重新配置风险资产,大量的资金将从美国国债市场撤出,这可能显著推高国债市场收益率并压低国债市场价值。
  表2归纳了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的应对方案。美联储的救市方案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降息,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一年半时间内,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二是通过各种信贷创新机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包括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期限拍卖贷款(TAF)、针对交易商(投资银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贷款(PDCF)、针对商业票据发行者的商业票据贷款(CPFF),以及针对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者的期限资产支持证券贷款(TALF);三是所谓的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美联储通过直接购买证券的方式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相关证券包括国债、机构债与MBS。
  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目前无论是反映短期货币市场融资成本的TED息差,还是美国居民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与危机爆发初期相比都显著下降。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也造成了两个明显后果:后果之一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断上升。如图2所示,从2008年9月初到2009年4月中旬,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由9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2.2万亿美元左右。总资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通过各种创新机制提供的流动性贷款显著增加,自2008年3月推出PDCF机制以来,美联储流动性贷款由零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1.2万亿美元。自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政策以来,美联储直接持有的证券数量也有所上升;后果之二是美国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大幅飙升。由于美联储的资本金没有发生变动,因此资产负债表总体规模的上升实际上意味着美联储负债的上升。如图3所示,在美联储各项主要负债中,流通中现金的规模大致稳定在9000亿美元左右,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则由2008年9月初的200亿美元左右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接近9000亿美元。
  尽管美联储对金融机构流动性贷款的增加目前主要体现为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增加,但这主要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尚未结束、风险偏好很低,因此存在惜贷现象有关。一旦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结束并重新开始放贷,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在短期内显著上升,从而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一旦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开始反弹后,美联储不能及时抽回流动性,那么美国很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事实上,尽管美联储账面上有大量证券,但其中国债数量有限,故而通过出售国债能够收回的流动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创新信贷机制积累的其他种类债券很可能短期内无人问津,这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抽回流动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内美国爆发通胀与美元贬值的可能性较大。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
  要准确预测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财政部新近出台的公私合营坏账银行方案能否吸引到大量私人投资者的参与,从而为坏账银行的运营提供足够资金?美国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何时结束?美国金融市场何时开始反弹?美国国债市场的火爆行情何时结束,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是否会持续追捧美国国债?美元汇率是否以及何时会反转?一旦市场反弹,美联储能否及时抽回流动性,从而避免恶性通胀的爆发?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何时止跌反弹?
  尽管我们尚不能对以上问题作出满意回答,但我们相信,危机演进的某些中长期方向是比较确定的。以下我们将就全球金融市场、全球实体经济增长与全球通货膨胀状况等方面作出预测。
  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尚未见底。尽管2009年第1季度美洲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高盛等金融机构的盈利状况超出市场预期,但这些金融机构在2009年的业绩可能有所反复。金融机构将会继续披露坏账,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仍会继续,金融机构也会继续寻求政府或私人部门的股权投资。如果大型商业银行情况恶化,不排除美国政府进一步实施国有化的可能性。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撤资行为并未显著减弱,如果短期货币市场仍不能恢复正常运转,则2009年春季可能出现对冲基金大面积解散清算的现象。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前景的恶化,美国公司债市场可能爆发新的危机。欧洲金融机构对问题资产的披露远没有美国同行充分,这意味着欧洲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6] 一旦中东欧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在中东欧国家拥有大量信贷头寸的西欧商业银行将出现更多坏账。然而,尽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场很难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系统性危机,这是因为投资者的预期已经显著下调,很难发生打破投资者预期从而引发恐慌性抛售的恶性事件。我们预计,美国金融市场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触底,逐步恢复正常的投融资功能。
  实体经济的恢复则要缓慢的多。从目前世界各国出台的救市方案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很可能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进一步恶化。美国居民并没有显著压缩消费,而中国居民并没有显著扩大消费,这意味着美国当前经常账户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7] 一旦实体经济反弹、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也是如此。从短期来看,美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在2010年上半年恢复正增长。但要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需要5年左右时间。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反弹将会晚于美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进口需求是否重新强劲。受4万亿人民币投资方案(重点在于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与银行信贷飙升刺激,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强劲反弹。但由于居民消费持续疲弱、刺激投资可能进一步形成过剩产能、信贷飙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续疲软,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中期内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如果全球范围内刺激政策运用不当,各国政府缺乏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魄力以及协调各国宏观政策的远见,整个世界经济都可能呈现出W型走势,即短期内显著复苏,中期内不容乐观。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当然,如果世界经济重返通胀,其根源可能不在于全球需求的强劲复苏,而在于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如前所述,我们很难说服自己,“直升飞机上的伯南克”能够在市场反弹之际迅速抽回流动性,因此当前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很可能埋下未来通货膨胀的种子。一旦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结束、机构投资者重新开始配置风险资产、银行重新开始放贷,这意味着货币乘数短期内可能迅速上升。在基础货币没有相应削减的情况下,这将加剧经济体中的通胀压力。随着大量资金流出美国国债市场并重新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从而推动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伴随着总需求的持续不振,我们就不能排除世界经济陷入滞涨的可能性。

5. 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有哪些救市政策

看国际变化: 
2008年10月20日,韩政府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20日,荷兰政府向荷兰国际集团大规模注资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7日,德通过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国最大银行宝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国公布首轮救助方案细节 
2008年10月13日,英国向银行注资370亿英镑 
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组建一个规模为300亿欧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岛政府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内分行给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财困的当地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琼斯指数四年来首度跌破万点,这是2004年10月以来,该指数首度跌破万点关口 
2008年10月4日,布什签署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当天表示,将尽快开始实施这项方案。 
2008年10月3日,富国银行从花旗手中抢购美联 
美国富国银行3日宣布将以总价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 
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大裁员,IT企业转战新兴市场。(IT公司裁员数据)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这一个多月来“裁员”运动很猛很暴烈。从9月中旬起,仅美国IT公司总计宣布裁去19683个工作职位,而且还不包括惠普与IT外包服务提供商EDS合并后即将裁剪的24.6万人。但是在所有的裁员中,5家大公司占了90%的比例。 
越南金融危机,重蹈11年前覆辙:高达25.2%的通货膨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多的外债规模,这个国家的货币体系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 
新华网纽约10月24日电,由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恐慌抵消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消息的影响,国际油价24日开盘后大幅下挫超过7%。 
10月17日,已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加州百货连锁集团Mervyn's宣布将在年底前关闭所有剩余的149家商店,其店铺开始清仓销售商品。 
 

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举措一览 
中国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 
美国 
美联储联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点 
美联储9000亿输血银行体系 
欧盟 
共同降息50基点 
欧盟各国将提高最低存款担保额度 
欧洲央行加大对金融系统注资力度 
英国 
英国宣布新救市方案 将动用五千亿英镑 
日本 
日本首相下令研拟追加经济对策 规模庞大 
日本央行一日内3次注资货币市场 
俄罗斯 
俄罗斯向银行大规模注资9500亿卢布 
俄罗斯对股市设立新的涨跌幅限制 
澳大利亚 
澳央行降息100个基点 幅度为16年之最 
西班牙 
西班牙设立300亿欧元基金支持银行 
荷兰 
荷兰将本国银行存款账户担保额提至10万欧元 
德国 
德国政府出台诸多应急措施

还有最近22G的英国金融大会

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有哪些救市政策

6. 你认为当前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怎么样

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

教育部拿出政府四万亿救市的气魄来,马上把研究生招收名额大幅度增加。 
2012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9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 
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渡过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

7. 为什么中国要拿出4万亿来救市

这四万亿不仅是为了救市也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而且中国的确有很多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好点的南方地区交通还有很多不够方便,象福建这边的铁路很多都是单行线

为什么中国要拿出4万亿来救市

8. 中国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作用有多大?

这是一个既有利又有害得决定。但当时,利益要大于害处。

08年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的需求萎缩,严重依赖欧美人消费的中国出口制造业,一下子没了买家,陷于严重的困境。因此,国家放出4万亿的资产,搞投资,希望通过政府上马各种项目,来带动各行业的生产。也就是说,国家的目的,是不想让中小制造业企业死掉。由政府,暂时扮演欧美人的角色,来购买他们的产能。好让中小企业有转型的时间和喘息的机会。毕竟这些中小企业,吸纳着大量就业人口。如果都倒了,失业问题就会很严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