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是 什么朝代的著名诗人?

2024-05-18 21:09

1. 余光中是 什么朝代的著名诗人?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2]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1-3]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4]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2]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余光中是 什么朝代的著名诗人?

2. 纪念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老先生12月14日逝世了,享年89岁。我初次听到这个消息是在大巴车上。当时,我们一行人去某中学听课,有同事聊起诗人余光中逝世的新闻,这几乎引起了我们所有人的注意。
  
 我们大多都是初中语文老师,对收录在教科书中的《乡愁》这首诗非常熟悉,也因此特别敬仰余先生。一路上,有关余先生的话题层出不穷,车内一反平时无聊的常态。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立即打开新闻头条,余先生的头像就显现了,面容瘦削,眼神矍铄,满是作家、学者的气质。她很惊讶,“哎呀!余光中真的去世了!”她不光向同排、向大家大声说了出来,还将手机页面沿着大家被吸引过来的目光展示。“我来听课前没多久才把这篇课文上完,没想到现在他就去世了。”她带着叹息声说完,一种向伟人致敬的感觉在我的心里涌起。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有老师朗诵《乡愁》,声音低沉舒缓,在这个特别的情境里,尤其能引发人的愁思。他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师,他说自己教语文很注重朗读,每次上到《乡愁》都喜欢如此朗诵,学生也喜欢如此朗诵,那浓浓的乡愁尽融入在这深沉的腔调中,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里。
  
 车上的我们都听得很认真,老教师仿佛是洗净了世间的繁华,全身心洋溢着诗的气质,他的感情诉诸于诗歌,更是对这位伟大诗人辞世的追悼。我们都静默地坐着,沉思着。
  
 车还在行驶,我透过沾满尘土的灰色车窗,斜视着外面。这阴沉的天好像是有意安排的,空中不见日光,却不是骇人浓墨般的乌云遮蔽的,漫漫的长空被一层水墨画的颜料所铺陈,让人高兴不起来。也不会下雨,白色干燥的地面上有颇不宁静飞扬起的尘土。空中只有风,吹动伫立在路两旁的树,它们摆动着,摇出纷飞中带着不舍的黄叶。
  
 这则消息并非一个打发无聊时间的谈资,或许阴沉的天气里更需要舒畅心灵的事件,可我们思虑万千,感受丰富,这丰富的感受尤其充盈在我的内心里,随车子的起伏相互激荡。
  
 曾经,我也学过《乡愁》,老师是教物理的,也带我们语文。他声音洪亮,本来很适合朗诵,可不说普通话,自然印象里没有诗歌精彩朗诵的记忆,但我肯定是背得很熟练的。现在想起最遗憾的是不能记起《乡愁》深沉的赏析。老师的逻辑很严谨深刻,正如印象里精神干练的形象一样,只怪我那时很愚笨,赏析的记忆肯定无法持久,估计课堂上的领悟也只是一知半解。《乡愁》,一首深入众人内心深处的诗,现在我也才残存着浅薄的记忆,无论是自己对于诗歌的爱好,还是对于专业身份的要求,我心里总有隐隐的惭愧。
  
 那时,值得怀念的是一次家庭作业,学完了《乡愁》,老师叫写我们一首引人愁思的诗歌。于是,我生平第一首诗歌就诞生了。
  
 那个周六是个艳阳天,我独自伏在楼顶的边缘,打量起空旷而又熟悉的所处环境,手头只有一个本子、一支笔,没有杂念地思考起世界,感自己所感,酝酿自己心里的诗篇。我现在知道那是一种美妙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当下的时刻,沉浸在自然的静谧中。
  
 我记得当时有风,那风拂过池塘,在碧绿的池水闪烁起白色的日光后,摇曳起一丛松树青色的松针,而后爬上了我家的屋顶,带给我乡间的气息。池塘边有一口水井和两座高坝,高坝上坐着一道白色的小桥,阳光下显得如此明亮,它是如此精美,我第一次感受到;又是如此必不可少。冬天水管会被冻住,早晨白霜遍地时,有人就要来往小桥取水。
  
 天空没有一处阴影,只有白云从青山头上飘过,映衬一片蓝天。白云下最美的人家是黄砖黑瓦的老房子,那也是我曾住过十多年的老屋,它背靠一片绿竹林,门前是一畦畦菜地,有白色和绿色的蔬菜。我第一次欣赏爷爷建房屋有美的格局意识。
  
 我在短短的时间里看了许多,也联想了许多,只是思绪很快重回了作业的纠结中。向来诗歌的抒写需要灵感,一周繁重的功课结束竟然仍需苦思冥想,我唉声叹气了起来,美的体悟也消散了,只凭着枯燥的教科书里的知识做牵强的构思。
  
 我想起老师反复强调的睹物思人、借景抒情、忧国忧民等话,只是这些于我的内心有什么关系呢?我失去了观察世界的体验,有一段时间坐立不安,在楼顶踱步,我想已经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境地了,周围的一切如无声无息的空气,有价值的总被忽视。
  
 受够忍耐后,我写下了名为《野菊》的四句诗。内容我已记不起,只是教科书里渗透的先实后虚逻辑仍刻画在脑中,写完后如释重负的欣喜还残存在记忆里。现在想来,《野菊》很糟糕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上学后,老师挑选了优秀的诗歌,仿写《乡愁》的诗得到了普遍的赞赏,他们都将切身的经历嵌尽句式,诗歌几乎是一挥而就,就如同当年余光中仅用二十分钟写完《乡愁》一样。
  
 我欣喜的是有了内心自由的感觉,尤其是面临或进入创造境遇。我没有在《野菊》中表达出来,但终有一天,在惬意安静时,我不再矫揉造作,这些内心真实的东西会显现。
  
 只是此次写诗前的感觉再次来临时已是许多年之后的事了。大学三年级的一天晚上,我很早就躺在了床上,关掉了灯,室友们都在南门的小摊上吃烧烤。我眼睁睁地望着白色暗沉的墙顶,也许我想静静地看些电视,可是停网了;也许我还想打开久借未还的纪伯伦的《先知》,可我已经平稳地躺下了,懒得不想动弹一丝肌肉。我被迫而又十分愉悦地享受起内心的平静。
  
 寝室里留有片刻室友们来回取乐的影子,还有喧闹声,这是陡然情境中理所当然的幻想,终于还是屋外娱乐空地上的喧闹声吸引了我。我晚上时常从教室回来,路过空地就看见男男女女在溜冰,其中不乏情侣或希望有缘分的人,他们手拉手有节奏地奔跑,嬉语,脚上的鞋子熠熠生光,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条靓丽的线。夜色下的这一幕很动人,在我平躺着的心里尤为温馨。
  
 可这些仍不属于我,思绪逐渐从现实的联想中解脱,眼前出现的是夜的实景。我平心静气,发现自己有双闪亮的眼睛,可以看见黑色幕布中斑驳的光点,光点随心而动,形成一幕幕似曾相识画面。战争中一个胖孩子用无辜的眼神望着记者的摄像机,胸前紧抱着一个小松鼠,紧张中获取生命的温度。黑夜的印象里还存在一位海边礁石上静坐的苦行僧, 斗转星移,千锤百炼,一颗星在天际陨落,映入苦行僧看穿世间的眼。
  
 感觉充盈着内心,表达的欲望涌现。我的心头在默念许多不成句子的短语,那是诗歌的节奏。那之前我都是写些散文,很不屑于简短诗歌的抒情,也从未打算过要写诗歌。可诗歌本身就自带抒情的属性。思维随情感跳跃,身临此情景下,我萌生了写诗的念头。
  
 我迅速仰起身,蹬下四格楼梯,打开头顶明亮的灯,灯光将全身透亮,将宿舍中所有的摆设透亮。我居住近两年的环境,竟在灯亮起的那一刻变得如此地新颖、澄明,就像你旅游到一处未命名的海边,看蔚蓝的大海给你带来的震撼;就像秋季麦子熟透时,你来到广阔的田野感受金黄色麦浪的气息。我坐在椅子上,带着喜悦写下了生命中的第二首诗《黑洞洞的夜》。
  
 继本改写《乡愁》以来,我再次写诗,诗全是自己的所想,现如今看来内容浅显,又没有佳词丽句,同样很糟糕。但与改写《乡愁》一样,我都有过心绪的沉淀,至于心绪勃发还有所进步。此后,我写诗就愈加频繁了,虽然诗的流量一直很冷清,我也时常为此面露忧郁的神色,但创作前丰富而细腻的感受尤使我着迷,给予我不断抒写的动力。
  
 结识《乡愁》,是我重新认识自己的开始,诗歌的光公平地辐散给所有人,但无意中奠定了我现在或未来写作的基础。我听说:“一切存在着的,都是有意义的。”那《乡愁》,更极赋意义的存在,这存在在我心里永恒。
  
 著名的诗人余光中逝世了,可他留下的作品依旧永世流传。不光是《乡愁》,我还记得《蓝色的羽毛》、《莲的联想》、《白玉苦瓜》、《隔水观音》。这是我所敬佩的人生,就像我敬佩为人民流血的英雄的人生一样。

3. 余光中著名长诗是什么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年

余光中著名长诗是什么

4. 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乡愁消逝了吗

著名诗人余光中
今日,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享年89岁,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

余光中
还记得小时候课本里的乡愁吗?《乡愁》是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乡愁
现在他与母亲的乡愁终于不再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了,魂归母亲,一解乡愁!老先生,一路走好!


其实余光中的作品不仅仅有《乡愁》还有好多优秀的作品。
《绝色》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忆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追月逆江河
包黑斩龙顺民心
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老先生到最后也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带着浓浓的乡愁离世,
愿老先生愿望早日实现,来世无愁!

5. 余光中的诗歌名篇

1、《等你,在雨中》

  作者: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著黄昏,隔著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著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中,有韵地,你走来

  经典诗歌欣赏

  2、《永远,我等》

  作者:余光中

  如果早晨听见你倾吐,最美的那动词,

  如果当晚就死去

  我又何惧?当我爱时

  必爱得凄楚,若是不能爱得华丽

  你的美无端地将我劈伤,今夏

  只要伸臂,便有奇迹降落

  在摊开的手掌,便有你的降落

  在我的掌心,莲的掌心

  例如夏末的黄昏,面对满池清芬

  面对静静自燃的灵魂

  究竟哪一朵,哪一朵会答应我

  如果呼你的小名?

  只要池中还有,只要夏日还有

  一瓣红艳,又何必和你见面?

  莲是甄甄的小名,莲即甄甄

  一念甄甄,见莲即见人

  只要心中还有,只要梦中还有

  还有一瓣清馨,即夏已弥留

  即满地残梗,即漫天残星,不死的

  仍是莲的灵魂

  永远,我等你分唇,启齿,吐那动词

  凡爱过的,远不遗忘。反受过伤的

  永远有创伤。我的无痛伤痕

  红得是惊心,烙莲花形

  3、《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的陆地在那头

余光中的诗歌名篇

6. 余光中是哪个诗人?

《乡愁》表达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
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作品评价
乡愁是道不尽的、写不完的,从小时候到成年再到如今,乡愁始终与自己的童年、母亲、爱人和故乡联系在一起,因为有所思、所念的在那里。
那里便是自己的故乡故乡永远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然而,那道浅浅的海峡,却生生阻断了这种思念为乡愁所困的诗人,其情何以堪?唯有击筑引吭,慷慨而歌,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7. 余光中他是什么地方诗人中作品最非富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现居台湾,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因为其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诗人;1950年赴台,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评论家。主要作品有《乡愁》《余光中经典》《传说》等等,其中《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从诗歌艺术上看,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早期西化后期回归,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余光中他是什么地方诗人中作品最非富

8. 余光中的什么代诗人

一般从历史上来讲,普遍认为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是1919.5.4(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代,1949年10月1日至今。

余光中应该是当代诗人